晴似水彩雨如墨,春來秧綠秋收黃,魚躍龍門梯田美,風吹銀江稻花香。端午剛過,又到了龍門鄉投放稻花魚的日子。
6月28日下午,只見一輛大罐車緩緩駛入龍門村內,車里裝有數千斤的新鮮稻田魚苗,這是龍門鄉正在實施的“稻田共生”項目。
“每畝田要按比例投放魚苗,密度不要太大,你家的田放50斤就得了......”隨著一桶桶的魚苗被投放在稻田里,龍門鄉農科站站長董世奇不斷囑咐著農戶。看著魚兒在稻苗間歡快的穿梭游蕩,大家臉上也樂開了花。
董世奇介紹,“稻魚共生”是一種相互依存的生長模式,稻田能提供蟲給魚取食,魚的排泄物給水稻施加了有機肥料,魚還能為稻田清除雜草和害蟲,既提高了農田綜合效益,又實現了資源和效益的有機結合。
村在田間,魚在水中,有山就有水,有水就有魚。龍門鄉依托優質的生態環境,以稻田養魚作為優質水稻種植的引爆點,打造千畝錦繡梯田,實現一田多收,稻魚共生兩相宜,譜寫出一段“稻魚之戀”的鄉村振興交響曲。
“稻因魚而優,魚因稻而肥。”龍門鄉黨委書記周明武說,通過稻田養魚,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村民脫貧致富的雙贏。據悉,龍門鄉此次共投放6噸魚苗,種養面積120畝,預計9月份將收獲稻花魚一萬斤以上,每畝收入達2500元左右。
今年九月,相約龍門“稻魚之戀”,來一場魚米disco,在梯田之上畫一道最美彩虹。
永平縣融媒體中心 彭湘榆 段先武 范軍 報道
責編:王濤 邢雅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