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——繼續奮斗 勇往直前”系列報道之二 深度攻堅補齊短板 拓展成果振興鄉村 2015年1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,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、更加有力的舉措、更加有效的行動,深入實施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。時隔5年之后,2020年1月,總書記再次到云南考察調研時指出,“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,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。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,大力推進鄉村振興。”
六年來,我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,舉全州之力集中打好攻堅戰,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、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明顯提高,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。
【記者現場】 近年來,我州全面加大農業農村投入,統籌推進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、農村發展,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、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。特別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,全面落實精準扶貧各項措施,統籌推進產業扶貧、就業扶貧、健康扶貧、教育扶貧、住房保障、易地搬遷、飲水安全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工作,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,交出了一份高質量脫貧的“大理答卷”。
六年來,我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、最大民生工程、最大發展機遇,聚焦聚力攻堅深度貧困,堅持“五級書記”抓扶貧,構建責任清晰、各負其責、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,高位推動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,各類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,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。
堅持精準施策,全面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弱項,聚焦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短板弱項和深度貧困地區,深化“六個精準”要求,有效解決“誰來扶、扶持誰、怎么扶、如何退”四個問題,確保脫貧工作務實、過程扎實、結果真實。
打好政策“組合拳”,構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組合體系,健全東西部扶貧協作、定點扶貧機制,構建起專項扶貧、行業扶貧、社會扶貧“三位一體”的“大扶貧”工作格局,凝聚起磅礴的脫貧攻堅合力,2015年以來,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38.79億元。
開展“自強、誠信、感恩”主題活動,實現精神與物質“雙脫貧”。 脫貧攻堅一線8518個基層黨組織頂在前面,10.8萬名黨員干在難處,累計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58個,完成貧困地區黨支部規范化建設達標創建7279個。 全州累計派出2306人(次)黨員干部擔任第一書記,派出1.2萬名干部駐村幫扶,帶領貧困群眾攻堡壘、拔窮根。
通過干部群眾的長期不懈努力,貧困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,貧困地區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,基層貧困治理能力顯著提升。
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,我州著力推進鄉村振興試點工作,在全省率先推行鄉村振興戰略責任制,截至2020年11月底,37個試點村累計完成項目投資17.23億元,占計劃總投資的100.67%,初步探索形成了大理市古生村“活化鄉愁”、漾濞縣雞茨坪村“五五模式”等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示范典型,大理市古生村入選全國鄉村振興典型案例,試點工作成效明顯。
【記者現場】 六年來,曾經的一個個貧困村逐步蛻變為產業興、百姓富、生態美的美麗鄉村。今天的大理,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,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、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大理各族人民將勠力同心、銳意進取,不斷鞏固脫貧成果,大力推進鄉村振興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,一起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大理廣播電視臺綜合報道 編輯:遲曉娟 責編:張銀珍 |